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

20110719 賽程中~~

接續上一篇的心得, 這次以 "北宜經典賽 Part II" 為例~~ 基本上, 這個路線是要獨推的... 沒有什麼平路, 輪不出個黃杉啦~~
http://www.bikemap.net/route/939372

簡單的分析一下這個路線, 全程105公里, 總爬昇2060公尺, 共有五個坡.
第一個坡, 國史館到海倫, 四級坡, 2~14KM
第二個坡, 坪林到石槽, 四級坡, 25~31KM (第一補給點, 坪林)
第三個坡, 蘭谷到石牌, 四級坡, 36~46KM (第二補給點, 石牌)
第四個坡, 九彎十八拐, 三級坡, 57~70KM (57KM折返點, 第三補給點, 石牌)
第五個坡, 坪林到海倫, 四級坡, 90~100KM (第四補給點, 坪林)

這個資訊是非常重要的, 所以我把這些關鍵的理程數寫在膠帶上, 並將膠帶貼在把手上!! 其中以第四個坡(九彎十八拐)最長(13km), 也最陡(4.2%). 所以, 能作出最大的時間差, 應該就在這個坡了!! 暫時可以定出一個大方向, 九彎十八拐前順順的走, 拼上九彎十八拐後, 一路補回終點! 不過, 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, 如果用這個方式騎, 穩... 死的!!

另一個影嚮因素是 "氣候", 假設出發時間是7:00, 均速20公里來算, 騎程上九彎十八拐的時間區域會落在9:30~10:30. 而從坪林上海倫的時間會落在11:30~12:00!! 愈接近中午的時間, 環境條件愈是嚴苛!! 所以, 策略上要有一些調整!! 前二個坡的配速必需拉高一些, 讓九彎十八拐的時間提前一些, 爭取一些環境的優勢, 多節省一些體力讓最後一個坡可以更順一些!!

再一個因素 "補給", 如果以每小時吃一次東西, 每15分鐘喝一次水. 估計需要吃四次東西, 喝20次的水(約2000C.C.). 時間上展開來, 比較合宜的補點只有回程的石牌了!! 算起來, 要準備三包果凍, 二個大水壼. 去程利用坪林前的下坡先幹掉一包果凍, 再利用石牌後的下坡幹掉一包果凍, 一路到折返點前都是下坡, 儘量節省水. 到了折返點利用check-in的時間, 灌一些水!! 上坡時, 水就不必太省了!! 回程到了石牌, 加滿一個大水壼的水順便拿二支香蕉, 進到蘭谷後有一段平路, 利用這段路吃香蕉+喝水. 最後就要面對最後一個四級坡, 這個時候氣溫己經徧高了, 除了喝水外, 噴一些水在背上降溫然後放手一搏吧!!

幾個重點
1. 騎程方式 (獨推? 輪車?)
2. 爬坡段的起點與終點的掌握
3. 時間與環境的評估 (氣溫, 降雨, 風向)
4. 補給計畫

大致上就這樣囉~~

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

20110702 Matrix T50 Test Ride

終於.... 還是拼了!!


Matrix T50
Profile : 50mm
Spoke : DT Swiss 20F 24R
Weight : 1352g

在入手前, 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1.不夠硬 2.燒框 3.管胎很難搞
以規格來看, 強度最會有問題的就是碳板了... 徧徧老弟又說這一組的板不夠硬~~ 盤算一下, 如果這組爬坡不夠強, 就只好把地瓜輪換成C24-CL了~~

官方的重量是1352, 實測重量前輪0.61kg, 後輪0.79kg. 比官網公佈的重量多了48g, 約3.5%, 算是在公差內啦!!


從HUB的外觀來看, 應該是A171SB(114g)+F172SB(284g). DT Swiss 鋼絲的重量約是6.9(g)*44=303.6, 如此大約可以推算框重約349g. 如果用Passi Pro(XR-300約455g)兩組輪子來比較, 重量大概就差在框體上. 假設質框體重量是平均的, 以轉動慣量的公式[I=m*(r1^2+r2^2)/2]來計算, T50的轉動慣量約在 0.125kgm^2, Passi 0.168kgm^2. 少了25.6%, 客官啊~~ 這可真是天差地別啊!! 再加上高板的空氣力學, T50的平路是一定比Passi強很多的, 看來, 框體強度是決定性的關鍵了!! 原廠很有誠意的附上鈦軸快拆, 重量是76g目前我手上的最輕的快拆!! (希望夠耐用)


卡到阿里山之役, 大伙都在準備中... 我只好自己粘了~~ 就這麼剛好, 這一期的BC有教怎麼裝管胎, 看來我的佔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!! 看完TF3回來, 大約00:30開始粘, 粘好、剎車皮換上去調整好... 天啊... 凌晨三點了


快快入睡, 快快醒... 凌晨6:00拍一張出發照, 今天的路線是週六的固定線-二子坪來回.


踩第一下, 就可以感受到 "輕" 的感覺!! 一路騎到五股, 開始要上關渡橋. 短緩坡... 依然保持輕巧的感覺!! 遠眺社子島, 這是晨騎最大的福利~~






到了紅樹林, 休息片刻, 等FC的時間拍張左側照~


接著就一如平常的配齒39-21, 慢慢的踩上去!! 一路順順的踩到大屯山公園, 說實話... 跟地瓜輪沒有太大的差異!! 唯一小輸的, 就是上坡再加速!! 有角度的鋼絲, 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頓, 一點點的拖... 就那麼一點點喔!! 過了大屯山公園後, 開始抽車上二子坪!! 天啊, 上坡的加速還是很有看頭的!! 回程的平路, 因為前面有足夠的休息, 上關渡橋時瞄一下時速... 大約可以保持33, 先前用地瓜輪大約在30.

後面實在是受到前一晚天只有睡二小時, 愈騎愈想睡... 慢慢的龜回家!! 但... 均速並沒有比以前慢!! 該說是輪子好, 還是我太強呢...哈~

等手頭方便點再準備GP4000S管胎來比較會更公平些!! 至於管胎會不會太難換? 以一個管胎新手來說, 不會比OPEN難到那去. 實際上路後問題最大的, 應該是破了不好補, 只好把胎壓打高些, 減少破胎機率!!

燒框問題, 要等騎一陣子才知道了! 目前用起來, 剎車力道是徧弱些. 剎車皮的損耗則還好!!

最後, 整體的感想~~ 如果體力夠, 上坡可以維持在目標速度, 那麼算是C/P很高的一組框!! 在攻坡時要設法維持速度, 避免減速後再加速! 當然, 如果當天的路線只有上坡... 還是乖乖的用輕量鋁框吧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