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

宇老大挑戰

宇老這個行程, 早在上回雙北時廖醫師就提起了. 原本是8月11日要去的, 剛好遇到颱風影響了幾場賽事, 所以才延後一週. 老天賞臉, 今天是個大好的天氣!!

在石門水庫與Archer會合後, 立即趕路到台三的交叉口, 準備與廖醫師還有牛哥會合. 才跨出高線收費站就接到牛哥的電話, 說是已與廖醫師會合, 打算慢慢的騎到內灣等我們. 於是我與Archer邊聊邊騎, 一個不小心Archer掉鍊了!! 排除故障後繼續前進, 在橫山轉進內灣的路口看到二位勇者在等我們. 四健客到齊啦~~

在內灣的7-11補給後, 開始向山區前進. 在登山口前的橋上看到溪裡這塊奇石, 難道尖石的名號就是這樣來的??

其實這路線沒人騎過, 廖醫師邊騎邊問路, 真是辛苦了!! 隨著一路向上, 動不動就十幾趴. 慢慢的就沒有叉路了, 過了這個路標就不會錯啦!!


從高程圖來看 (http://www.bikemap.net/route/1780285#lat=24.743517190757&lng=121.26599&zoom=11&maptype=ts_terrain ), 爬昇路線的坡度是蠻平均的 5.5%. 事實上... 真的是很不平均的坡度!!

大約二個多小時的爬昇, 終於過高點了. GARMIN顯示高度為1450公尺.

高點下滑後, 就來到宇老名店 "以娜的店". 老實說, 宇老這地方跟我所想像的完全不一樣. 原以為是很 "原味" 的地方, 事際上有點太商業了. 有好有壞啦~~ 比較糟的是, 今天山上停水. 想要裝個水都法度~~ 人說單車有三寶 "加油站, 小七, 派出所" , 到宇老派出所去裝水囉!!


下滑的路上, 牛哥跟我說 "這要是反向爬上來, 一定很爽". 這一段路向下就很吃不消了, 向上... 算了吧~~

滑著滑著, 到了轉向三光的T字路口. 山崩+地基掏空... 還好路面已清出來, 大伙到路邊的雜貨店補點水, 我則開了罐台啤. Archer問我要不要加點運動飲料到水壼裡, 我解釋說Camel Back的水壼有防漏膜不好清洗, 所以我只裝水, 省麻煩. 牛哥要我別那麼擔心, 這種環保材質的水壼用一年就好丟了. 兩口黃湯下肚, 寶貝這麼久的水壼竟然就忘在雜貨店裡. 等我想起時, 已經來不及啦~~

其實這一路上有好幾段路的路面不是很好, 能騎就騎, 不能騎就只好推車. 胎面上都是泥巴, 大伙利用路邊山泉把胎面上的泥濘沖一沖, 才不會影響剎車的性能. 今天廖醫師是穿對鞋了!! SPD確實是比較適合今天的路況!!

滑著滑著Archer不見了... 大家慢慢的前進等Archer上來. 莫約過了五分鐘, 我接到Archer的電話, 他說他的後夾器彈不開, 無法再前進了!! 山上剛好有戶人家稍晚會下山可以把他載下來, 叫我們不必等他. 看來他今天的狀況是夠多了!! 剩下我, 廖醫師及牛哥. 我們在台七線交會處用了午餐後便沒有休息, 一路滑到角板山, 大家再次補給完成後就各自回家囉~~

通常大家說的宇老大滿貫, 是由馬武督騎到內灣, 再由內灣上宇老, 宇老下到北橫再由羅浮走羅馬公路回到出發地. 時間上則以6小時較為保守. 若要再快一些, 建議出發前先把隨車工具喬好. 工具一個人載就好, 把水壼架空出來多帶些水. 這樣從內灣可以直上宇老, 到了宇老只要拍個照就下山. 在山下的雜貨店休息補給後, 應可一路到角板山都不必停留, 至少可以節省半小時以上!!

下一站(戰) 東進武嶺, 各位隊友你們準備好了嗎?

PS.  感謝廖醫師幫大家拍了不少的照片, 謝謝!!

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

20120807 單車亂談

前天意外的加入了林口盃一場大戰, 真是把自己累個半死... 去程水壼就掉了, 在沒有喝水的情況下早早就出現抽筋的現像, 數度難受的想要脫離集團完賽就好. 看到隊友仍努力的打拼, 我還是跟著集團撐回終點. 終點前700m開始加速, 才不到200m小腿就抽筋動不了, 只好一臉狼狽的進終點. 不過 1:11:33的成績, 也算是滿意了!!
雖然騎的狼狽, 但還是有認真的騎的!! 所以, 也注意到一些問題. 當我在破風的時候, 速度大約40~44, 可是後面仍不時傳來棘輪聲. 換我跟車時, 速度降到38~40之間, 但我仍不能停止踩踏??為什麼??還要一直踩才能跟上, 沒有休息的機會!! 集團裡除了偉振外, 其他人都沒有用aerobar. 且集團裡除了我之外只有一組較低的框 (mavic sl)其他都是高板框. 我想, 問題應該出在輪組上!! 利用這個機會稍微整理一下輪組的知識與大家討論.
一組輪子我個人通常會分為三個重點特性 "剛性, 板高, 重量", 再由這三個特性組合成不同調性的輪子.

剛性 : 這是一組輪子最重要的特性, 主要影響傳動的效率及舒適性. 剛性強的輪組, 因為受力變型的量小, 相對的傳動效率也能獲得提昇, 但犠牲的就是舒適性. 反過來, 就是騎的舒服但要花更多的力氣.

板高 : 板高除了影響到輪組的空氣力學表現外,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轉動慣量. 通常板高愈高空氣力學的表現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提昇, 而轉動慢量也會因為配重的分佈而降低. 綜合這二個因素在"重量及材質"相同的前題下, 板高愈高的輪組其加速性及高速域的維持表現上, 會優於低板高的輪組.

重量 : 重量是最易量測的特性, 也是一般人採購輪組的主要數據. 但以我個人來說, 是最後一個考慮的因素. 以嚴格角度來看不能單看"重量"而要看"配重",一組輪子的重量主要是由三個部份組合起來 "花鼓, 條幅, 輪框". 兩組重量相同的輪組配重不同的輪組, 表現出來的特性就不相同. 框體重量"重"的輪組需要更高的轉動慣量, 因此外力對其轉動的速度影較小. 所以這樣的配重會讓這組輪子的加速性差但速度容易維持. 反過來, 花鼓重輪框輕的輪組就有加速快, 但速度不易維持的特性.

以wh-7900 c24及 wh-6700兩組來比較, 就可以很明顯的分出差異. 6700在加速性上明顯比 c24來的重拖, 而兩者框高及外觀都差不多, 但c24一過了40就有種舉步唯堅的感覺.相同的,T50的加速性與c24差不多高速也比c24容易維持.就差在剛性及品牌了!